新聞中心
2020上半年中國環境產業形勢分析
2020上半年,各行各業均不同程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二季度以來,在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國內疫情反彈風險始終存在的背景下,我國環境產業整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一、環境產業發展現狀
一季度,疫情爆發,環境企業直接運營成本增加。表現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環境設施和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激增,全國其它省市項目成本也普遍上升。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停工停產造成市場供給少,藥劑等原輔料價格上漲,如湖北某污水處理廠,次氯、乙酸鈉等生產藥劑噸漲幅翻番。二是因疫情防控需要,企業增加消毒殺菌藥劑、防疫物資等投放量。三是采購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增加生產成本,發放加班補貼增加人工成本。
進入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消毒藥劑等原材料運輸成本所有回落,緊缺現象得以緩解,但疫情導致的勞務費用及原材料費用上漲依然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而且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全國公共衛生要求整體提高,污水、垃圾以及環衛等環境服務標準也將隨之提高,企業的相應投入也在進一步加大。
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環境產業也遭受嚴重沖擊。當前,整體大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2017年以來的產業危機尚未解除,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初步判斷,環境產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疫情發生除直接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外,也產生了多層次的間接影響。
第一,由于疫情造成企業在建工程費用損失和工期損失。包括貸款資金建設期利息增加、機械租賃、開工后防疫防護費、復產措施等費用。如某生活污水治理在建項目,疫情爆發時防控造成每月增加成本約300萬元。按照3~6個月延期估計,總體成本增加約1000~2000萬。
第二,已竣工未商業運營調試項目的運營費用損失。包括不能按時轉商業運營導致建設期利息增加、施工單位窩工費、防疫防護費等。如湖南某污水處理項目運營預期延后3~6個月,導致成本增加約100萬元。
第三,受政府支付滯后、支付能力減弱等因素影響,企業資金壓力加劇。具體表現在:一是疫情影響政府應付賬款兌付延期或審批停滯,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成本增加。如某環境集團在全國的二十余家垃圾發電廠,均存在政府拖欠電費及補貼現象,其位于疫情重災區的垃圾焚燒廠,被拖欠的服務費已達1.3億元;某環境企業由于政府長期支付滯后,應收賬款已經超過10億;有些企業甚至更多。二是受疫情影響,政府財政壓力進一步增大,疊加減免或延緩支付污水處理、供水等服務費等政策,政府按時兌付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數據顯示,2019年度企業的經營數據好轉,經營狀況優于2018年。在統計的百余家環境上市公司中,近八成營收增長,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近七成企業歸母凈利增長,這一比例在2018年僅為半數,歸母凈利平均增速實現大幅提升。現金流方面,2019年,84家A股環境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性現金流總額較2018年實現翻番,凈流入的企業77家,凈流出企業從2018年的20家下降至9家,比例從23%降至10%。
而到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產業業績出現明顯波動。40余家環境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一季度業績呈現出不同比例下滑,甚至虧損。如某固廢上市企業,疫情影響運營垃圾焚燒項目的垃圾入庫量,進而影響上網電量,導致業績下滑。某大氣上市公司受疫情影響,環保工程項目未按期復工,以及火電利用小時下降,脫硫脫硝特許經營上網電量減少,導致收入下降。
二、疫情之后的產業特征
2018年,以頭部民企普遍陷入融資困境為主要表現的產業危機爆發。兩年多來,危機影響不斷深入,企業層面不斷調整,由此帶來產業競爭格局和競爭邏輯等方面的變化。
具體表現在:一是上半年逆向混改潮繼續。碧水源、國禎環保、鐵漢生態、博天環境等頭部民企先后出讓或計劃出讓控制權,國有企業在產業頭部的勢力進一步增強。危機至今,已有20余家民企易主,直接資產交易額度超過200億。二是已接受馳援的環境企業在國資助力下成功打破融資困境,回血明顯,煥發新活力。如清新環境2019年實現經營性凈現金流13.46億元,同比增長26.7%。三是2020年注冊資本金50億的江蘇省環保集團成立,截止目前,省級環保集團已達20余家,已形成地方環保投資的一股新勢力。四是半數央企已進軍產業。
綜上,國資在產業的引領作用日趨強勁,以國資主導投資、民企專注技術與運營的產業格局進一步形成。
一是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環境市場釋放相對放緩,進入二季度,水務、垃圾、環衛等項目釋放加速回暖。以環衛市場為例,疫情后國家對環境衛生要求提升,加之多個城市對垃圾分類提出硬性要求,環衛市場受益明顯,服務內容及范圍亦持續提升。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4月中標年化合同金額超200億,為歷年最高。與此同時,環衛項目趨向一體化、集約化,如合同額超過10億的項目超過10起,5月,合同額達78億的歷年最大項目出現,這些項目對企業規模和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二是產業整體趨向區域化、系統化工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相關政策的發布,水務市場進一步向長江、黃河等系統治理工程傾斜。固廢行業,“無廢城市”推行加速固廢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三是產業競爭門檻進一步提升。傳統重資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后移,“以輕帶重”成為重資產民企的首選模式,與此同時,提質增效進一步放大技術驅動型企業成長空間。
整體而言,市場空間擴容,產業投資需求擴大。國資民企競合優勢進一步顯現。
近兩年,不少頭部民企或主動或被動通過易主等方式走出了危機,但民企普遍的融資困境并沒有根本緩解,這次疫情更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困難。
疫情過后,國家和各省通過多項政策促進民企融資,但民企的獲得感并不相同,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一是金融方面,整體是“寬貨幣、緊信用”原則,為免責,金融機構依然對民企存在歧視性行為。一季度銀行放貸規模比同期確實有所增加,但大多數貸款仍被央企、國企獲得。二則,民企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如某央企,其融資利率為4%,而某民企在被央企收購前的綜合利率為11%。
![]() |
處理高水量、高污染物廢水的策略.. | [2025-05-14] |
![]() |
《民營經濟促進法》即將實行!擁抱民企、價值共..... | [2025-05-12] |
![]() |
中水回用技術,賦能“雙碳”綠色答卷.. | [2025-05-12] |
![]() |
釀酒廢水零排放:挑戰與策略.. | [2025-05-07] |
![]() |
大水量醫院廢水處理新策略.. | [2025-04-28] |
![]() |
醫院廢水消毒不徹底的應對策略.. | [2025-05-16] |
![]() |
調節池水質不穩定的破解之道.. | [2025-05-15] |
![]() |
MBR與生物濾池:生物制藥廢水處理的最優解之.. | [2025-05-13] |
![]() |
電鍍廢水:挑戰與機遇并存.. | [2025-05-12] |
![]() |
污水處理廠節能降耗新突破.. | [2025-05-09] |
工業污水處理 |
污水處理成功案例 |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 |
污水處理解決方案 |
武漢格林環保設施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C)2017 網絡支持 生意寶 著作權聲明 鄂ICP備14006768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42010502000419